生產課程
據諮詢夥伴教師之經驗,實際課程落在 4-6 節為一個單元的課程企劃最妥善。授課教師需從「學生需要學到的能力」和「學生面臨的社會現實」開始思考教案內容中應該安排什麼體驗活動,包含成果最終展現方式。
1.課程說明或是角色帶入後,依然可以用講述法教學知識點,混合手作、多媒體使用與練習教學法、帶討論或引導學生查詢資料。
2.活動可以跟數位和實作有關係,課程體驗要跟學生所在的世代的連結
3.安排課程細流,如討論時間、具體資料查詢後閱讀方式等等
活動決策
活動安排與課程實作中需關注差異化教學,使學生在不同能力上皆可以獲得豐富的學習感知與體驗效果,可以加入教學中的活動如下。
書寫性:作文、日記、學習單、手冊、心得書評、檢核表、讀後重點畫記、會議記錄、申論稿、信件
表達性:簡報、海報、小組討論、上台發表、粉專、辯論、演唱、新聞播報、資訊圖
計畫性:專案嘗試、成果報告、歷程檔案、科學證明、策展
媒體類:創意手作、原型設計、影片、動畫
1.活動可混合執行但務必有高標準、具體的例子作為範例來引導學生,開放式想像容易使成果展現沒有框架,學生難以總結想法。
2.拒絕過多無意義的科技介入,避免課程重點在娛樂而非學習解決問題。